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若尔盖县城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热尔大坝上有3个相邻的海子,花湖是居中的一个。花湖湖泊及周边沼泽中的两栖蓼呈团块状分布,在早春和深秋,蓼的花和红叶十分醒目,因而被称作“花湖”。花湖是若尔盖湿地范围内较大的湖泊之一,花湖之水经黑河汇入黄河干流,是黄河的天然“蓄水池”。
上世纪70年代,当地鼓励放牧,向湿地要粮,在花湖大规模开挖排涝渠,导致花湖面积由386公顷下降到2009年的215公顷,花湖“枯萎”了。花湖的变化是整个若尔盖大草原变化的缩影,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若尔盖花湖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由此加快推进。
资料图片:俯瞰若尔盖花湖,碧波荡漾,一望无垠。
在全面摸清花湖问题现状基础上,若尔盖县制定完善整改方案。全面拆除了花湖湿地缓冲区内的木质栈道、观景平台、休息亭等旅游设施,让花湖景区彻底退出保护区缓冲区。同时,实施花湖湿地保护区取土点及便道植被恢复、花湖湿地生态恢复、牧家乐遗留地植被恢复等9个生态工程。此外,当地还采取限牧、禁牧等方式保护花湖湿地,并筑起一道高1米、宽6米、长1740米的护堤,还在出水口处建起60米长的生态溢流坝,将湿地上游来水“锁”住。为了监测重点区域的气象、水文、水质和鸟类活动等情况,还专门安装了智慧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定位监测站、智慧生态监测网等基础设施实现对花湖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监测数据显示,如今花湖湖泊的水位抬高了52厘米,面积由原来的215公顷增涨到了650公顷,湖泊周边半沼泽和干沼泽面积恢复达到892公顷,花湖之“花”又重新盛开了。区域内的黑颈鹤从原有的407只突破2000只,已成为大天鹅、斑头雁等候鸟繁育后代的乐园,候鸟栖息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花湖每年为黄河补水量达44亿立方米左右,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7.58%,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天然蓄水池。
资料图片:若尔盖花湖秋色
花湖之变,是若尔盖县生态修复治理的一个缩影。“若诗若画若尔盖”,如今,在若尔盖县域内,“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花在湖中生”的绝美景色随处可见。旅游资源颜值变“现”也让当地人吃上了“生态饭”。2020年若尔盖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75.8万人次,增长32.8%,增幅居阿坝州第二;旅游总收入19.6亿元,增长23.9%,增幅居阿坝州第五。
成果来之不易。花湖的后续管护,需要聚焦源头、着眼长远、久久为功。要通过不断提高民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既考虑与当地农牧民放牧生产的冲突,也兼顾当地生态系统发展,在保护和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审核专家:屠强 海洋出版社副编审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