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速递丨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扫描_2024全国两会大型融媒体专题_新华网

两会现场速递丨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扫描

2024-03-09 00:30: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扫描

  新华社记者

  8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6位代表分享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彰显使命担当,汇聚信心力量。

  “我是一个盲人,能从基层走到人民大会堂,依法履行职责,我感到这就是‘摸’得着的民主!”当王永澄代表在通道上讲述自己的履职故事时,大家为之动容。

  收到首份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为残疾学生提供大字版教材的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并写入法律;阅读大会专门准备的盲文版会议文件……回忆过去一年经历的多个“特别时刻”,王永澄感慨:满满的细节安排,不仅让他履职无障碍,也让他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

  “我不仅要把残疾人兄弟姐妹们的声音带到全国人代会上,更要把党和人民的关心关爱传递给广大残疾人。”王永澄说。

  作为科技创业者,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代表同样带来暖心故事。

  若干年前偶遇一位残疾退伍老兵,让黄立下决心研发一种技术,帮助失去肢体的残障人士正常生活。

  科技创新之路,远比想象困难。历经多年努力,黄立带领团队研发出国际领先的双向脑机接口芯片,为很多目前还实现不了的医疗应用提供可能。此外,他和团队还在红外热成像、红外探测器等方面打破封锁、解决“卡脖子”问题。

  “作为高科技企业,我们未来还要不断研发更多让‘梦想成真’的前沿技术。”黄立说,力争用一项又一项的科技创新和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

  创新才能自强,奋斗成就梦想。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范先群代表讲述了他和团队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攻关疑难眼病的故事。

  针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范先群和团队建立了眼动脉超选择介入化疗技术,对肿瘤杀伤作用大、全身副作用小,极大提高了患者的保眼率,实现了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

  青年人是未来创新的希望。“现在的中国年轻一代特别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远超过我们当年。”对于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范先群一直十分重视、充满信心。

  “把冷板凳坐热、把冷门变成热门”——谈及与团队30多年持续在电池领域创新攻关的感悟,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代表这样总结。

  开发超越传统的电池新体系、提出新的电池工作原理、创制新的电池材料……一项项突破背后,是陈军及团队坚持创新、不惧失败的决心和勇气。

  如今,固态电池已成为各国竞相研发的重点。陈军说,他和团队联合其他科技创新优势单位,正在朝着不断研发更高水平的新型固态电池样品努力。

  对于未来的目标,陈军信心坚定:持续研制性能更好、更安全的电池,让电动汽车跑得更远、行得更快。

  3月8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两位来自基层的女代表带来了新鲜的乡村振兴故事。韩凤香代表来自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大学毕业后返乡创办了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免耕播种机等装备在黑土地上广泛应用……据韩凤香介绍,合作社已带动周边9个村800多户农民发展,2023年实现粮食总产量2000多万斤。

  “我们要更加努力地种好地、多打粮,在推动大家增收致富的同时,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韩凤香言语朴实、充满力量。

  同样扎根乡村,来自北京平谷的岳巧云,形象地称自己为“果园里长大的人大代表”。

  平谷大桃声名远扬,但是传统销售的效果并不理想。岳巧云带领乡亲们开展“互联网+大桃”的电商营销模式,开设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批懂经营、懂电商的职业农民;同时,引进了智慧农园等科技创新项目,为果农打开了科技创新致富新路。

  展望未来,岳巧云选择继续深耕农业、扎根农村,“和乡亲们一起,把桃子种得越来越好,用桃子加科技,为乡村振兴作出一份贡献。”

  在这里,6位代表将充满信心与力量的故事娓娓道来,人民群众的“小目标”汇聚成国家发展的“大图景”,传递出中国发展的强劲脉动。(记者朱超、吴雨、于佳欣、黄垚)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