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学术支持的“2024健康中国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辽宁省沈阳市“‘健康沈阳’进社区 便民服务暖人心”的经验做法入选“2024健康中国实践案例”。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聚焦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开展了“健康沈阳”进社区(村屯)行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聚焦“一老一幼”,统筹推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风险筛查、中医治未病及健康教育,积极构建医防融合型社区健康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完善支撑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配置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设备,支持4家机构试点建设基层特色诊疗中心。县级医疗服务供给逐步增强,法库县、康平县等建成胸痛、卒中、创伤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累计建设社区健康工作室247个,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血压计、血糖仪、体重仪、血氧仪等健康教育、健康检查设施设备。二是深入实施卫生“强基行动”。强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建强乡镇卫生院49个,村卫生室1184个,完成每万城乡人口配备4名全科医生工作目标。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及床位设置率均达到100%。三是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组建2545个家庭医生团队,以社区(村屯)为单位划分服务区,全市1153个社区及1527个行政村实现了家庭医生团队全覆盖。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色服务、无偿服务+有偿服务、线上服务+线下服务、上门+门诊+远程、中医+西医”等多种模式,为群众提供了防、治、保、康、教“五位一体”的服务保障。
二、聚焦老年群体,做好健康服务
一是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为社区(村屯)常住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心电图、彩超、血压、血糖及生化指标检查。结合老年人疫苗接种及合并慢性病情况,为老年高危群体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二是开展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印发《沈阳市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关于沈阳市深入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行动的通知》,以常住60岁及以上居民为目标人群,其中以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为重点对象,开展肠道健康筛查、提供心理关爱服务、进行失能失智预防干预等。三是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全市278家养老机构全部与医疗机构签约,老年就医绿色通道达100%。227家医疗机构成功创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浑南区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平区文安路社区、沈河区正义社区等7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总获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三、关注妇幼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一是保障孕产妇及婴幼儿健康。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和专业机构为孕产妇提供孕期健康管理和产后访视及产后健康检查。为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提供新生儿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危重等重点孕产妇及儿童建立管理专案。二是优化儿童疫苗接种及口腔健康服务。会同教育部门制发项目实施方案,强化定点医院准入管理和岗位专业技术培训,组织17家定点医院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提供免费口腔健康检查和适宜儿童窝沟封闭,并利用暑假时段开展学生“点对点”预约服务。三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强新建居住区托育设施建设,新建居住社区按5000-12000人口规模,面积200平米标准,配建托育设施用房,全市在建新建居住社区配建托育用房34个。制定沈阳市备案托育机构公示制度,规范托育服务管理。开展托育服务宣传活动,宣传托育政策和育儿知识,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
四、发挥中医优势,普及健康知识
一是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开展基层优质中医药服务区创建,完成58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内涵建设,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题系列活动,全市共开展义诊咨询375次,健康知识讲座261场,发放各类宣传品2.5万份,受益群众达3.1万人次。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能够提供中医体质辨识项目服务。二是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围绕城乡居民健康的素养提升,开展线上、线下健康科普讲座,达到社区(村屯)全覆盖。发挥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优势,结合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制作健康科普视频讲座122个,撰写健康科普文章738篇,为居民和各类传播平台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内容。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类平台发布权威健康科普1430余篇,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91%。
下一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不断探索更多创新性工作模式,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健康沈阳”民生工程走深走实,实现横向协同、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健康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