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学术支持的“2024健康中国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建引领创新项目管理新路径 聚力提升公立医院‘两个满意度’”“多学科诊疗赋能症状门诊 线上线下共绘就医新篇章”的经验做法入选“2024健康中国实践案例”。
党建引领创新项目管理新路径 聚力提升公立医院“两个满意度”
近年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坚持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管理项目体系,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看病就医的痛点、堵点问题,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提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医院坚持守正创新,以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制定了“管理创新增效 服务内涵提升”活动方案,构建起涵盖3大方面、13类问题、33个主题的项目体系。通过实施项目化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两个满意度稳步提升。在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公立医院移动互联网满意度调查结果中,2018-2022年度,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连续五年稳步提升。在2022年度“国考”中,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获得满分。
医疗质量持续攀升。出院患者四级手术人数在全国排名逐年上升。截止到2023年底,共完成达芬奇手术2765例,3D打印技术已为1306例患者提供个性化技术服务。开展国家限制类技术角膜移植手术2例,主动脉夹层手术10例,脊柱畸形矫形诊疗体量稳居江苏省前三。CMI值逐步提升,至2023年12月达1.2227。
医疗服务持续优化。通过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医疗链全过程,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周末专家门诊,医疗服务得到持续优化。医院荣获“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
智慧服务迭代升级。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五级评审,完善互联网医院功能,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
健康科普拓展深化。通过创新科普形式,与媒体深度合作,搭建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矩阵,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健康传播模式。“脑科学大篷车”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第三届全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比赛金奖。
内部控制取得实效。促进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在业务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保持基本持平,其他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成效,收入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多学科诊疗赋能症状门诊 线上线下共绘就医新篇章
为了改善患者就医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该院创建症状门诊。这种针对症状进行诊疗的方式,能够更加快速识别症状、精准找到病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依托线上多学科诊疗创建症状门诊。 症状门诊以特定症状命名,该院目前开设头痛门诊、腹痛门诊和颈肩腰腿痛门诊。头痛和腹痛门诊由大内外科统筹安排一名内科和一名外科医生共同坐诊,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及时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颈肩腰腿痛门诊以脊柱外科和骨关节科、疼痛科为主,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平台科室协作诊疗。
该院大内科大外科联合,基于诊疗指南编写症状门诊标准化诊疗流程,症状门诊医师依据流程进行规范诊疗。依托该院互联网医院成熟平台,配置症状门诊多学科诊疗专家团队,由症状门诊坐诊医生担任MDT的秘书,发起线上多学科诊疗,启动症状门诊联合线上MDT模式的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免费的团队型支持。住院部建设颈肩腰腿痛中心为颈肩腰腿痛患者提供门诊诊断——住院治疗疾病全周期多学科全流程服务。
青年医师能力再提升,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为进一步提高该院临床医师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疑难病例诊治水平,制订《临床医师职称晋升前疑难危重救治能力提升轮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该院临床医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前,需要进行轮转,其中症状门诊轮转时间不少于2个月。
大内科大外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组织临床专家对症状门诊轮转医师培训,并负责考核方案的制定、落实与管理。参加轮转的医师必须按培训计划时间表进入相应科室进行培训,接收轮转科室的工作安排、业务培训、考勤管理和出科考核。
对患者而言,症状门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按需治疗,摒弃了传统的单一专科就诊方式,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就诊时间和成本,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对医生而言,症状门诊突破了单一疾病诊疗的局限性,有益于培养医生整体性系统性的诊疗思维。有助于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进而提升诊疗质量和效率。
对医院而言,症状门诊整合了医疗资源,高质量的团队服务,将相对分散的症状患者进行集中管理和诊治。通过打造特色服务,提高患者对医院的粘附性,提高竞争力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