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哥斯达黎加,以绿色的方式

2024-09-18 15:03:29 来源:

 

这是2021年4月19日在哥斯达黎加帕洛贝尔德国家公园拍摄的鹿

/《环球》杂志记者谭慧婷缪培源(发自圣何塞)

编辑/吴美娜

  尽管哥斯达黎加只占地球表面的0.001%,但其生物多样性却占全球的6%。这句话直到我们真正踏上这里的土地才有所感触。

  在潮湿氤氲的雨林里,抬头时,你或许就能看见树桩上缠绕休憩的青翠欲滴的棕榈蝮蛇。树顶上,优雅的树懒缓慢地转动它的脑袋。石缝里毛腿蜘蛛静静地在它的小家里休息。还要小心你的脚边,可能会有和泥土同色的、指甲盖大小的泥蛙跃起……

  在这里,大多数动物似乎并不被人类所打扰,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绿色国度,风景在城市之外

  我们在雨季来到哥斯达黎加。从首都圣何塞出发,一路驱车西行,第一站是火山小镇拉福图纳。小镇依山而建,这座“山”是阿雷纳尔火山——地球上最活跃的层状火山之一。学者估计这座火山形成到现在不到7500年,算得上“年轻”。1968年,它意外爆发,摧毁了小镇塔巴孔。如今,火山公园还保留着1992年它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巨大黑色岩浆岩。

  哥斯达黎加境内一共有上百座火山,如今活跃的有七座,是名副其实的“火山之国”。自2010年以来,阿雷纳尔火山进入休眠期,依山而建的火山国家公园成了徒步爱好者们的圣地。虽然游客络绎不绝,但除了步道和标识牌,很难找到现代文明留下的痕迹。

  作为环境保护的先驱,哥斯达黎加对于地热资源的利用走在全球前列。据哥斯达黎加电力公司的数据,地热能发电约占该国总发电量的15%,与水力、风能和太阳能互补,帮助哥斯达黎加在雨季和旱季都能维持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使用。

  蒙特韦德云雾森林自然保护区则是哥斯达黎加温柔的一面。起初听名字,我们以为这里是“岭南多瘴气”的网红版,心里不少忐忑。经过向导介绍得知,在这座海拔1500米的热带雨林里,海洋带来的季风与高原空气碰撞形成云雾,给这里的动植物带来大量水汽,“绝大多数植物在这里并不靠雨水吸收水分,而是靠云雾”。

  蒙特韦德云雾森林号称全球十大最美森林之一,但如今也受到威胁。向导介绍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里的平均温度从18摄氏度上升到20多摄氏度。该保护区以前一年只有30多天是晴天,如今则增加到了130多天。其湿度也在不断降低,这也就意味着当地标志性的云雾正在消散,生物栖息地正受到威胁。

 

资源受限,小国如何突围

  雨季的山路更加泥泞崎岖,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烟雨蒙蒙中,山路一瞥就是满目的绿色,牛羊悠闲信步,确实对得起“拉美小瑞士”这一称号。

  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南部,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尼加拉瓜,东南与巴拿马毗连,拥有1200公里长的海岸线。漫长的海岸线、丰富的火山与森林资源,外加宜人的气候,成就了这里相对富饶的生活。这里的生态系统包含成千上万的动植物,拥有超50万物种,约占全球物种的6%,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宝库,拥有全球最高的物种多样度。这里不仅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也是生物学家们的重要研究场所。

  我们看地图时,发现哥斯达黎加几乎遍地国家公园。后来得知,这个国家也曾饱受森林砍伐和偷猎之苦。这个“弹丸小国”痛定思痛,将全国超过25%的土地划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这些保护政策的推动下,哥斯达黎加成功遏制了森林砍伐,并积极推广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面积的狭小不仅带来了“化生态为资源”的思想,更促使当地人选择了“求精不求多”的发展模式,咖啡产业就是其中代表。哥斯达黎加主产阿拉比卡咖啡,以品质取胜。肥沃的火山土壤、适宜的气候和充沛的雨水,为高质量的咖啡豆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凭借优质的咖啡豆,哥斯达黎加跻身世界前15大咖啡生产国。20232024年咖啡产季,该国咖啡产量约为144万袋,占全球产量的1%

2019年11月9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在第二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参展商在现场冲泡咖啡

  当地向导介绍,一般咖啡树需种植五年才能结果。当青色的咖啡果变红,便是采摘的最佳时机。采摘后的咖啡果经过处理,果核会被烘焙成散发浓郁香气的咖啡豆。为了确保高品质,哥斯达黎加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碳排放。《环球》杂志记者在唐·胡安咖啡园看到,除了种植咖啡树以外,园区内还种植了别的植物——绣球花,用来检测土壤酸碱度;牛油果树,用来调节土壤含水量……这种生物调节方式能有效保证优质咖啡的持续生产。

 

与中国携手,成就低碳宜居国家

  虽然仍是发展中国家,但哥斯达黎加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里有世界排名前列的酒店与餐厅,知名的咖啡种植,全球唯一对外开放的星巴克咖啡园……

  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适合的政策引导。1821年哥斯达黎加从西班牙独立之后,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咖啡业发展,实施了诸如发放免费种子和税收减免等措施,甚至规定,种植咖啡超过五年的空闲土地所有权归属种植人。同时,哥斯达黎加咖啡还在不断创新,通过设立实验农场,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

  如今,咖啡也和旅游业紧密结合,咖啡园参观成了哥斯达黎加旅游的重要部分,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旅游业在哥斯达黎加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旅游业对哥斯达黎加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达到了4.8%,创造了15万个就业岗位。哥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有超过17.5万人直接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德国统计网站Statista数据显示,这一市场还在以每年6.4%的速度增长。

  作为世界公认的环境保护领导者,哥斯达黎加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政策,成功树立了“生态旅游”的全球标杆。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起全国性PES(生态系统服务补偿)计划的国家。该项目为土地所有者和农民管理土地付费,从而保证土地继续提供生态服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自创立这种模式以来,该项目已经签署了近15000份合同,在超过100万公顷的森林中作业,并分发3亿美元。报告指出:“项目在哥斯达黎加开展顺利,帮助扭转森林砍伐的局面,并通过扶持当地土地所有者,减少贫困。”

  2007年,哥斯达黎加与中国建交,是中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自此展开了密切的合作。20104月,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11年生效。这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三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在中美洲地区的首个自贸协议。

  近年来,中哥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能源、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互利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据统计,2023年哥斯达黎加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首次突破40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

  在生态合作方面,两国也携手成为国际上的重要绿色力量。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9年公布的数据,哥斯达黎加98%以上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哥斯达黎加于2019年发布“国家脱碳计划”,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计划到2035年使70%的公共交通实现电动化,205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为帮助其达成目标,中国于2022年向哥斯达黎加捐赠电动公交车,助力该国低碳交通发展。对此,哥斯达黎加环境部气候变化局顾问菲利普·德·莱昂表示,电动汽车(EV)的价格是气候模型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而“中国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拥有成本”。尽管两国尚未就实现气候目标达成任何正式协议,但中国对电动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将对距中国14000公里外的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产生影响。

  2019年,哥斯达黎加加入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年,中国公司比亚迪与哥斯达黎加电力公司(ICE)、国家电力和照明公司(CNFL)、哥斯达黎加大学(UCR)合作,启动了首个将纯电动公交车纳入哥斯达黎加公共交通系统的试点计划。如今,来自中国的电动公交车正在圣何塞,甚至多个拉美城市的公共交通路线上奔驰,将中拉在环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带向更好的未来。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