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任禹西)6月28日,由新华社湖北分社、新华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浙江省企业联合会主办的“向新而行向上生长——2024企业家江夏行”平行交流会“2024国民消费品牌创新生态交流会”在武汉市江夏区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发表了题为《对国民消费品牌发展的思考——对食品及食品企业发展的八问》的演讲。
“我想与大家分享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的两项研究成果。”第一项是有关食品消费的“选择偏好-货币支出-实物结构”三维度分析模型。张永建重点介绍了其中的“选择偏好”部分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根据消费者自由开放提供的偏好整理,消费者对选择偏好前10位的依次为:味道、安全、营养、健康、添加剂、生产/保质/尝味期、糖、低糖油盐脂、监管、脂肪、零添加。张永建表示,偏好第一位是味道,比第二位的安全高出109.3%,说明在食品选择偏好中“味道是硬道理”。对于食品消费,张永建认为,食品消费的替代性、跳跃性、支出硬约束和购买的便利性会直接影响粘性。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对标扩大到了世界范围,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又使消费者购买全球产品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品质上对标世界、价格上锚定相近相似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方式,因此,性价比是硬支撑。”张永建表示。
在现场,张永建分享的第二项研究是“中国食品行业舆情与品牌传播研究”中2023年食品舆情分析的部分成果。研究显示,2023年在九大传播平台上涉及食品领域的信息超过1.6亿条,在50个监测点位中,信息数量前10位的分别是:健康、绿色(食品)、食品安全、营养、味道、蛋白质、监管、食用油、脂或脂肪和预制菜。此外,中心还通过“热词”来判断舆情关注的是哪些方面和哪些内容,在483个有效热词中,前10位的分别是:产品、市场、企业、中国、公司、营养、食物、品牌、行业和食品安全。张永建还特别提示了研究中发现的12个高风险舆情的品类、环节和问题。
张永建认为,影响创新与发展的因素很多,针对当前国民食品消费品牌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认识与判断,应对相关的挑战至关重要。科学技术的贡献显著增加是食品产业新发展的重要特征,新科学、新科技不断应用到食品研发、生产、市场等多领域和多环节,科学技术不仅改变食品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在改变着食品产业的发展模式和食品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要更加主动的迎接和拥抱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面对以科技支撑为基础的新发展动力源,客观上需要多维创新适应新的发展。多维创新是食品产业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新发展中的创新不是修修补补,不是短期和应急,而是基于新环境、新理念、新思维、新逻辑、新方法之上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集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构和再造,是食品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蜕变化蝶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张永建还向参会的食品企业建议,要重视三个问题,一是从“产品+营销”的“双轮驱动模式”向“资本+科技+品牌+营销”的“四轮驱动模式”升级,培育和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研究和做好品牌文化与情怀恰如其分的表达;三是科学选择品牌传播的路径,提升品牌传播的效率和效能。
于6月27日至29日举行的“2024企业家江夏行”系列活动包括产业发展会议、地方重点项目考察、文化交流活动等。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还围绕汽车新消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养老金融、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当下产业热点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