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湘江,有着千年冶炼史。湖南常宁市水口山镇的铅锌产量曾占全球三分之一,被誉为“世界铅都”,在赢得种种美誉的同时,污染也在不断累积。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常宁市先后整治关闭23家重污染企业,淘汰21处落后产能,对历史遗留的23万吨危险废物进行了安全处置。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当地逐步建立起有色金属冶炼及新型合金产业链。曾经“黑乎乎”“灰蒙蒙”的城市变得“绿油油”“水灵灵”。
6月5日,志愿者在湖南省常宁市洋泉水库清理水面漂浮物。 新华社发(周秀鱼春摄)
一度,有色金属行业绿色转型的标志是“工业废水能养鱼”。而湖南株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2019年搬迁至水口山后,通过技术升级,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此外,他们还将废气中的硫提取并液化,制成硫酸,实现“变废为宝”。
这是航拍的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镇一角。(视频截图)
湖南株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规划科技部部长蒋文介绍,株冶在转型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遗余力打造绿色冶炼标杆企业。目前,已经实现废气资源化、废渣无害化。
这是6月3日拍摄的湖南株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智慧中心一角。(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转型升级后的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形成了循环利用体系,“你的渣料就是我的原料”,同一个工业园内,企业间首尾衔接,有色金属渣料循环利用,废渣资源利用率达90%。
这是6月3日拍摄的常宁市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生产的锌锭。(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此外,常宁市全力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治污攻坚战,自2012年以来,湘江水口山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
常宁市委常委、副市长颜晓曦说:“我们逐步还清老账,坚决不欠新账。通过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可以说目前我们水口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绿色发展。”
6月5日拍摄的湖南省常宁市洋泉水库一角。 新华社发(周秀鱼春摄)
重拳治污,奋力转型,水口山的铅矿业浴火重生。重金属污染治理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继续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展攻关,探索建立重金属治理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治理之道,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记者:樊华、张旭东、汪奇文、丁春雨、程济安、戴斌
剪辑:戴斌
海报:康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